正本清源说工业革命(一)

一、从伽利略到马德堡半球实验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近代史的生产力的主线,就是工业革命。 本文转自公众号“无往不利”如果转载请注明

哪个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那么哪个国家就有较高的生产力,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一次工业革命造成思想、文化上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比如有一个问题,中华文明在工业革命之前,一直领先世界,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首先在中国发生?

事实上,中国人没有首先开启工业革命,葡萄牙人没有,西班牙人没有,法国,荷兰,俄罗斯等等国家也没有首先开启工业革命。

不要说德国了,那个时候还没有德国这个国家,只有德意志地区的一堆小王国。

只有英国人首先开启了工业革命。

一般说起工业革命的起源,都会从纺织业讲起,比如飞梭和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这些都是节省人力,提高效率的措施。

这些大家都容易理解,比较直观。

因为中国也有纺车,甚至30年前一些老人还会使用纺车。

宋末元初的松江府(就是上海),纺织专家黄道婆就发明了很多效率很高的纺织技术,被誉为“衣被天下”。

工业革命的起源中,难以理解的,就是那个蒸汽机。

因为蒸汽机采用化石能源,大规模解放了人力,提高了能量密度,从此势不可挡。

这个中间,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就出现了断档,好像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

那蒸汽机是怎么来的呢?

很多人的理解蒸汽机的原理,是茶壶烧开水,然后蒸汽吹动一个旋转的叶片。

于是,这些人一直上溯,找到了古罗马的一个数学家和发明家希罗那里。

因为希罗发明了一个装置,叫汽转球。

当你不断加热这个灌满水的铜球,那么蒸汽就会从铜球上的两个弯管喷出来,这个球就因为反作用力转了起来。

如此一来,那么蒸汽机就简单了。

你只要设计一个装置,从气缸两边依次吹入蒸汽,推动活塞左右移动,再带动飞轮,那么蒸汽机就运转起来了。

这个机械结构中国也有,就是北方农村厨房使用的风箱:

风箱是这样的,你拉它,能出风,你推它,它也能出风。

风箱最早的记录,是中国的汉朝。

这个逻辑是多么的平滑顺畅,多么的容易理解。

估计瓦特观察茶壶烧开水,然后发明蒸汽机的故事就是这么来的。

非常的可惜,以上的推导,全部都是错的。

不仅仅说瓦特的那个故事是错的,而是你对蒸汽机原理的理解整个都是错的。

很简单,因为如果靠蒸汽喷出来,根本产生不了多少力量。

蒸汽喷出来,不过就是一阵风,靠这种方法,你只能做出一个玩具,而不可能达到一匹马的力量。

真正的力量是大气压。

最早对大气压进行研究的大物理学家伽利略。

因为当时意大利有很多沼泽,那么有人抽水的时候,发现水怎么也抽不到10米以上,就去请教伽利略。

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首先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并且用水银给出了度量。

但是这个结果,对于大众来说,并不容易理解。

1654年,马德堡的市长奥托·冯·格里克就搞了一个极具宣传效应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就是拿两个直径14英寸(约37厘米,注意这个尺寸)半球,将其中的空气抽干,形成局部真空,然后两边各用大马来拉,直到增加到16匹马,两边各8匹马的时候,才将半球拉开。

湖南卫视曾经还原过马德堡半球实验。

由于现代抽气机比1654年的抽气机强太多,所以在这个节目中用16匹马根本拉不开,用汽车也拉不开,最后用动力机车才拉开。

马德堡半球的意义是什么?

是瞬间的爆发力。

不仅仅是强大的宣传效应,不仅仅是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直观的向人们展示了大气压的力量有多么恐怖

按照当时的技术条件,两边各8匹马,就是局部真空能产生8匹马的力量。

聪明的朋友可能已经想到了如下这一点:

如果你能连续的制造真空,那么你就可以用直径14英寸那么小的空间,持续产生8匹马的力量。

二、煤与蒸汽机

最早蒸汽机的原理,其实不是喷出蒸汽,而是和拔火罐、吸墙挂钩的原理类似。

比如说拔火罐,就是把火罐里面的氧气烧掉,产生了局部真空,然后火罐就能“吸”在人身上了。

那么,怎么持续的制造真空呢?

当你把水蒸汽全部充满一个容器的时候,里面的蒸汽就会将大部分空气挤出来。

这个时候容器中大部分都是水蒸气了,然后你往容器里面注入冷水,蒸汽就会冷却,形成一个局部真空。

如果是一个充满蒸汽可乐罐子,放到冷水中,大气压会瞬间把可乐罐子压扁。

最早的蒸汽机,其实是用于煤矿抽水的抽水机,就是采用的这个原理。

英国人用煤非常非常早,最早在罗马入侵时期,就有用煤的传统。

中间一段时期,用煤的传统被遗忘了,但是在13世纪又开始用煤。

到16世纪,煤炭已经发展成了一桩大生意,有很多煤炭商人。

原因是木材短缺。

因为木材这个东西,是当时几乎所有制造业都需要用到的,建房子、做家具,马车、工具、造船、炼铁用的木炭等等。

作为一个岛国,英国的森林是有限的,用来取暖做饭就太奢侈了。

其实最初,贵族都不愿意用煤,因为煤燃烧的时候,会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不像木头燃烧,还有一种植物的清香。

但是没有办法,因为木材实在是太短缺了,尤其是到了工业革命前夕,圈地运动导致大量森林被砍伐。

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发展海军那是一定的,而造船,需要的木材量惊人。

风帆时代的一级战列舰,需要2000根百年树龄以上的木材。

所以,木材还是一种战略物资,海军会派人管制。

木材的价格一度超过通货膨胀,价格奇高。

这样煤炭的需求就非常大,生意就逐渐兴旺起来。

英国的煤矿,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积水,挖一段时间,水就要把煤矿淹没了。

最早是用人力进行排水,这个工作又辛苦又没有效率。

后来一般是养50匹马,让马拉抽水机进行排水。

50匹马,人吃马喂,开销非常大。

这个时候,如何更有效率的进行抽水,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人们在煤矿研究抽水的问题,同时又知道大气压的原理,因为大气压本来最早就是用来抽水的。

这样,人们想到利用蒸汽制造局部真空进行抽水,那就是一步之遥。

首先想到这点的是一个叫塞维利的人。

塞维利发明的蒸汽机,其实是一种蒸汽泵。

当水蒸气充满A右边那个圆筒的时候,从C处加入冷水,水蒸气瞬间冷凝,形成局部真空,就把水抽上来了。

但是这个装置,很多地方都需要人工来操作,不够自动化。

最关键的是,这个力量只是加在水上。

一个叫纽科门的人,发明的蒸汽泵,则更加自动化,而且增加了活塞,力量可以加在活塞上。

原理类似,就是当汽缸中充满蒸汽的时候,喷冷水形成局部真空,将活塞“吸”下来,然后活塞被拉上去的时候,再充满蒸汽,再喷冷水,如此往复。

这个关键的改进是,当喷冷水的时候,如果活塞的直径达到14英寸,我们立刻从马德堡半球实验就知道,活塞上的力量至少是8匹马的力量。

这是一种远超人力、畜力的力量,而且比风力和水力更稳定。

但是这个装置有很多的问题。

其中的一个问题是,这个装置是一个燃料怪兽,每天需要的煤惊人的多。

这种装置能存活下来,完全是因为煤矿的散煤非常多,运出去卖不上价钱,不如就用来烧掉抽水。

但是,就算这样,消耗的煤越来越多,矿主们也难以承受。

其实,当然的人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这种装置消耗的煤这么多。

原因是,这种装置的能量转换效率只有0.5%。

就是说,你烧掉100顿煤,最后只有0.5吨煤的能量是真正用来抽水的,其余的热量全部散发掉了。

只能说英国的煤是真的好,含有的热量真是高,否则差一点,这种装置都跑不起来。

这个时候,就轮到瓦特出场了。

瓦特并没有发明蒸汽机,而是改进了蒸汽机。

这个改进才是真正重要的。

瓦特是一个苏格兰人,祖上三代都是苏格兰人。

瓦特最开始是一个仪器制造商,制造的天文仪器的手艺非常之高。

瓦特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大学有一个工作室,也为大学制造仪器,因此和很多教授成为了朋友。

其中包括格拉斯哥大学的教授约瑟夫.布莱克,定量化学之父。

布莱克教授当时已经发现了如何度量热的方法,而且知道蒸汽中存在“潜热”。

瓦特就是在维修纽科门蒸汽机的时候,就是应用了这些理论。

比如说,蒸汽进入汽缸,然后汽缸加热,再喷入冷水,汽缸就降温了,这样汽缸需要再次加热,这个过程中,热量就被浪费了。

瓦特想到了一个方法,可以不让蒸汽在汽缸中冷凝,而是单独做一个冷凝器。

这样汽缸就不需要反复加热了。

这一步操作,就直接让蒸汽机的能量转化效率提升到了2-3%。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现在汽车发动机的能量转化效率其实一直在提高,目前转化效率大约40%左右。

有一个节目,叫《流言终结者》,验证96%的酒精能不能发动汽车。

节目组先找了一辆1973年的汽车,这种汽车已经采用了化油器,只能做到发动,速度很慢,跑一圈就熄火了,无法处理4%的水分。

90年代的汽车,已经采用了直喷技术,可以跑2圈,但是有明显的顿挫感。

2013年的汽车,跑起来完全没有问题,非常的顺畅。

但是,你不要尝试,因为这种做法非常损害发动机。

汽车厂家,每年竭尽全力,采用各种发明和工艺,只能将能量转化效率提升1%,即1/40倍。

而瓦特,凭借一己之力,就将原来的装置提升了3-4倍。

这样,就可以节省1/3到1/4的煤。

最开始,瓦特的蒸汽机,就是用这个卖点推销的,但是由于非常难以计算。

后来改成用汽缸的直径来卖,直径越大就卖的越贵。

这是一个很好的商业创新。

在改进蒸汽机的过程中,最让瓦特感到头疼的,花费最多时间,消耗最多成本的问题,并不是他发明的冷凝器、离心控制器、传动装置。

瓦特的蒸汽机迟迟不能商用,最大的问题,是汽缸的密封问题。

因为如果汽缸漏气的话,冷凝产生的局部真空就无法产生足够的力量。

瓦特尝试了硬纸板、毛毡布、麻绳,甚至马粪,但是全部都失败了。

瓦特最早和苏格兰卡伦钢铁厂的罗巴克合作的时候,卡伦钢铁厂做了一个铁的汽缸,已经是当时卡伦钢铁厂做出了最好的产品了,但是仍然不满足要求蒸汽机的最低要求。

卡伦钢铁厂是给海军造短炮的,工艺已经十分先进。

所以,卡伦工厂的师傅们对此表示愤愤不平,表示他们根本不是铁匠,已经竭尽全力了,让他们做这个东西就是强人所难。

瓦特后来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呢?

瓦特是和博尔顿合作的时候,订购了铁匠大师威尔金森的汽缸,才满足了要求。

威尔金森也是给海军造枪炮的,因此发明了一种精密镗床。

镗,这个动作就是“掏”,加工一个空心的圆柱体内部,就需要用镗床。

比如一个炮管内部,就是用镗床旋转镗刀,把炮管内部加工光滑的。

利用镗床,可以把汽缸和活塞之间的缝隙加工得很小很小,再填充麻绳油脂,就能保证不漏气了。

所以,真正实用的蒸汽机,采用的加工工艺是大炮的加工工艺。

三、风帆战舰与海上贸易

蒸汽机是怎么和大炮联系在一起的呢?

只要蒸汽在汽缸中产生的压力高于一个大气压,那么就比制造局部真空的方法产生的力量要大。

所以,当蒸汽进入汽缸之后,并不是你所理解的,推动了活塞,而是一次急速的气体膨胀。

所谓“急速的气体膨胀”,你可理解为一次“爆炸”。

什么东西是用急速的气体膨胀工作的?

那就是大炮。

火药在炮膛内燃烧之后,就发生了急速的气体膨胀,然后将炮弹发射出去。

最早的炮弹,是一种实心的铁球。

这个铁球就类似蒸汽机的活塞,只是大炮将“活塞”发射出去了。

那么大炮需要的承受极大的气体压力,密封等工艺就和蒸汽机需要的是一模一样的。

那么问题就很清楚了。

火炮,才是人类最早采用化学能做功的动力机械,是蒸汽机的直系祖先。

根本不是什么汽转球这种玩具。

尤其是采用高压蒸汽的时候,这种区别更加明显。

很多人无法区分模型和大规模商用机器的差别。

比如那种高压蒸汽机,瓦特早就做出模型了,但是他非常理智的没有采用高压蒸汽。

因为做一个模型出来容易,商用要考虑很多问题。

如果采用高温高压蒸汽,那么你的锅炉和管道,都必须要承受很高的压力,而当时的工艺根本做不到。

关键这个系统并不是运行一次,而是要持续运行,持续承受高压。

有一个富二代,叫特里维西克,不信邪,非要采用高温高压蒸汽,结果导致了很多次的爆炸,工厂主们不在信任他。

最后,特里维西克妻离子散,流落海外后破产,郁郁而终。

其实高温高压蒸汽的路没有错,只是在当时过于先进了。

火炮技术没有先进到一种程度,根本不可能做出实用的蒸汽机。

那么,火炮是怎么来的呢?

毫无疑问,火炮是中国人发明的。

说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但是只是用来做鞭炮,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最早有记载的火炮是中国的宋代,发现考古的实物是在元代。

技术流传的路径是,蒙古人西征带到阿拉伯世界,然后由阿拉伯世界流入西欧。

1453年,奥斯曼帝国围攻拜占庭君士坦丁堡的时候,就采用了一种乌尔班大炮。

当时,乌尔班大炮发生了炸膛,发明人乌尔班当场被炸死。

可怜的乌尔班到死都没想到,他的大炮设计没有问题,而是大炮的铸铁的工艺不行,完全无法承受高温高压。

那么既然火炮是中国人发明的,怎么英国人后来居上了呢?

那是因为需求不同。

火炮这个东西,陆军不是不需要,但是有个问题,那就是重。

这个会给后勤带来很大的压力。

比如说乌尔班大炮,运送的时候需要60头牛,400人,每天只能前进2.5英里。

工业革命之前,欧洲的陆军普遍缺乏火炮,一门加农炮和炮队,需要30匹马,如果再加上弹药,需要150匹马。

一门3磅的炮花费的费用,可以上2个骑兵全铠甲,足够买3匹马。

所以,通常的情形是1万步兵,3000骑兵,火炮只有20门甚至个位数。

中国虽然发生改朝换代,但是本身就是东亚霸主。

总体上来看,外部的威胁还是不大的,所以陆军中火炮投资的不多。

但是火炮在一个地方,重就不是太大的问题,那就是在船上。

因为船本身就是移动的,载重量大,而上面的火炮不需要长途搬运。

比如风帆时代,一级战列舰,可以配置100门火炮。

为什么这么多?

因为这些火炮是轮流发射的。

所以,不是英国人后来居上了,是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等整个都后来居上了。

地理大发现后,进入大航海时代,贸易的利益巨大。

这些国家的之间的海战就没停过。

先是英国人和西班牙进行海战,然后又进行了好几次的英荷战争,最后英国和法国又开始海战。

战争,一定是毁灭财富的。

但是战争却会对武器定向投资,持续的投资就导致火炮的技术突飞猛进。

中国对于海战,没有那么多需求,所以并没有持续投资。

正本清源说工业革命(二)

商业革命

一、海上的空白市场

有人问马斯克,怎么像你那样赚到那么多钱?

马斯克回答说,你只需要像我一样,用物理学的思维方式思考即可。

他把这种思维方式称为第一性原理,就是从本质出发进行推导。

注意,我们上篇中,讲的不是物理学,而是一种思维方式。

人类用火的历史非常久远,那个时候甚至连文明都还没有诞生。

人们习以为常的生火取暖,本来是一种缓慢且温和的能量散发过程。

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将这种能量集中爆发,那么量级就完全不同了。

同样是赚1000万,10年赚1000万,和你用某种方法让这1000万集中在一年内爆发,这种能量释放的量级是完全不同的。

火器和蒸汽机,就是一种让火的能量集中爆发的方法。

注意这个词,“量级”。

对于火器投资的钱和驱动力是从哪里来的?

当然就是海上贸易。

有一些只看表面的人,认为海洋文明比陆地文明更强大。

如果是这样,那大航海时代之前,大海也是存在的,那欧洲怎么那么穷呢?

维京海盗到处抢劫,也没有开启工业革命。

现在,大海也还是继续存在的,但是风云人物怎么是马斯克、芯片互联网领域这些人,而不是航海家呢?

如果按照技术浪潮的观点看的话,1550年-1850年总共300多年的时间,无非是一个以大航海为中心的技术浪潮而已。

一说到大航海时代,很多人凭印象就认为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

其实真正开启大航海时代的,是葡萄牙的亨利王子。

葡萄牙是怎么开展航海的?

简单的来说,就是十字军行动的后续,可以说是海上十字军。

这样,断档的部分就续上了。

1096年-1291年,罗马教廷总共组织了约9次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在中东地区建立了不少小的十字军国家。

一些没有继承权的欧洲领主的次子、平民,在欧洲本来没有机会,但是在东方,很享受了一段时期做领主和骑士的时光。

但是所有的十字军国家,最后都失败了,被阿拉伯世界打得鼻青脸肿。

这说明什么

说明欧洲在当时是全方位的落后,在陆地上正面根本就打不过阿拉伯世界。

这样就更别提能打开通往东方的贸易通道了。

失败归失败,但是十字军见过东方的富庶和奢侈,所见所谓传播到西方之后,在欧洲人心中播下了发财的火种。

讲发财就太俗气了,应该说是“将福音传播到遥远的东方”理想。

刚正面不行,但是在边缘地带就不同了,因为边缘地带相对薄弱。

其证据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成功的“收复失地运动”。

当时,葡萄牙很多地方是由从北非过来的摩尔人统治,经过几百年,摩尔人已经衰落。

葡萄牙借十字军运动的东风,成功收复了失地,并策划向北非进行扩张。

葡萄牙本来是欧洲的边陲地带的小国,人口不过200万,要是跟欧洲强国相比,根本就竞争不过。

穷则思变,在陆地上不行,那在海上行不行呢?

葡萄牙人正是从边缘开始,逐步走向海洋,获得了较大的胜利。

这样还真是蒙对了,因为沿海的港口国家都比较菜。

1415年,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组织大军,带着包括亨利王子在内的几个儿子,对北非重要的历史名城休达进行了突袭。

休达的摩尔人根本没有防备,所以,葡萄牙人在一天之内就攻占了休达,仅仅阵亡了8个人。

很多人心中的战争,其实是这种战争,代价很小,但是获益巨大。

亨利王子攻克休达

休达这个城市很重要,是印度洋->红海->埃及->马格里布(北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这个商路的终点。

亨利王子在驻守休达的3个月内,从战俘和商人口中,得知了一条从北非通过撒哈拉沙漠到达非洲西南部的商路。

但是亨利王子敏锐的察觉到,通过陆地是不行的,没那个实力,可以通过海上抵达。

这是改变世界的3个月。

在亨利王子的主持下,航海事业上升为葡萄牙的国家战略。

但是进行这个计划,需要很大的投资,仅仅靠葡萄牙这个小国是很难支撑的。

那么亨利王子的天使投资人是谁呢?

罗马教廷。

大家知道,那个时候教会是比较有钱的。

亨利王子本身就是骑士团的大统领,教会支持他动用骑士团的财产进行航海和冒险事业,当然不动产除外。

亨利王子一辈子没有结婚,一心开展航海事业,支持葡萄牙人发现新航道和岛屿。

同时,亨利王子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包括建立航海学校,网络各种人才研究地理、天文、几何等等,改良航海仪器,奖励造船。

心中无女人,拔刀自然神。

在亨利王子的努力下,葡萄牙人终于搞出了一种适合大西洋远航的帆船,那就是卡拉维尔帆船。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帆船只能顺风航行,逆风是无能为力的。

如果风不吹船,船怎么行驶嘛?何况还是逆风?

但是阿拉伯人就搞出了一种三角帆,偏逆风的时候,也可以航行。

中国古代有一种硬帆,也是可以偏逆风行驶的。

后来,人们才知道,那个是因为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原理。

简单的说,就是当空气经过这种帆的时候,一边流速大,一边流速小,就会产生一个侧向的压力,推动船侧向前进。

如果你是完全逆风的话,你当然不能行驶,但是你可以不停的调整帆和风对应的角度,就能在逆风中航行了。

三角帆管的是逆风行驶,叫做纵帆,动力较小。

普通的四角帆,靠风吹着行驶,那个叫横帆,动力较大。

早期的卡拉维尔帆船只是使用纵帆,后来人们就想到,完全可以多加几根桅杆,把横帆和纵帆组合使用,这样就可以在顺风和逆风的情况下都能行驶了。

电影《加勒比海盗》中,一群海盗手忙脚乱的拉线来调整帆,就是调整各种风帆的角度。

当然,光有风作为动力还不够,还得能调整方向。

这个就需要“船舵”。

不好意思,船舵,也是中国人发明的,于12世纪传入欧洲。

欧洲人跟大海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居然没有发明船舵,真是不可思议。

葡萄牙人靠这种船,发现了很多新的航道,一直到印度洋和东方。

从图中我们可以得知,从葡萄牙可以沿着非洲西海岸航行,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

这样,就可以代替从印度洋到红海,经过埃及再到北非的商路。

二、海上的商业革命

葡萄牙人并不是凭空建立起这一切的。

事实上,葡萄牙人就是综合了阿拉伯、威尼斯、中国、欧洲等等各个地方的航海经验,才完成了航海技术上的大跨越。

商路,也不是凭空建立的,而是抢了阿拉伯人的原有商路的生意,从各种香料、象牙、黄金等贸易中赚了很多钱。

其中香料的利润巨大。

很多人可能很疑惑,一提到葡萄牙人和东方的贸易,就提到香料?

那么香料是个什么东西?

香料就是这些植物,当时,只有东南亚热带地区比较多。

不但可以熏香,还可以调味,在那个时候是一种奢侈品,相当于你现在买的各种高大上的护肤品以及可以制作美食的某种秘方。

古代贸易和现代贸易完全不同,简直就是两种不同的物种。

主要是量级的不同。

古代贸易,由于道路险阻、动力限制,对于商品的载重量、保存能力有严格的要求,你是不可能进行大宗商品和远距离交易的。

比如说,运送粮食到远方,运送粮食的人在路上,就能给你吃一半,到了远方,所剩无几。

如果商人要赚到钱,那么一定是要运输那种利润高,重量轻,利于保存的贵重货物,比如香料、丝绸、瓷器等等,当然最早还有盐。

香料完美的符合这个条件。

那么,你就知道中国古代有很多朝代要重农抑商了吧?

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小众的奢侈品的交易,除了产生高消费以外,对于真正的国力提升没有什么用处。

所以,并不是古人傻才这么做的。

但是,由于技术的进步,这一次不同了。

因为欧洲人发现,仅仅用木材,就可以将船造得非常大,这样就可以提高载重量,降低成本。

随着载重量的提升,就可以装更多火炮,就获得了更大的武力优势。

历史,你可以伪造过程,但是你无法伪造结果。

为什么我们这么笃定葡萄牙人抢了阿拉伯人的生意呢?

因为葡萄牙人抢别人的生意,别人肯定是不肯的,最后肯定是要打。

所以,后来葡萄牙人和埃及的马穆鲁克苏丹国、印度古吉拉特邦的联军之间在印度的第乌海域爆发了第乌海战。

葡萄牙人只有18艘大船,1800多名士兵,埃及和古吉拉特邦一方有100艘船,但是只有12艘大船。

海战的结果是,葡萄牙人大获全胜,从此制霸印度洋。

为什么呢?

决定性的因素是火炮。

在以前没有火炮的年代,所谓海战,实际上要么用船去撞对方,要么勾住对方的船,然后跳到对方的船上去打斗。

有火炮就不一样了。

如果你的火炮射程比较远,对方的船还没过来,你的火炮就能把他的船打沉了。

但是对方根本就打不到你。

这样可以打出极高的战损比。

因为埃、印联军采用的是威尼斯人的那种老式战船,由威尼斯人提供的技术。

这种船只能在船首等少数地方装少量的火炮。

而葡萄牙的船,更大,火炮可以装在船的两侧,射程也更远。

葡萄牙人只要把船排成一排,侧面就可以轮流开炮。

这就是著名的“线性战术”,那种风帆战舰,也叫线列舰。

即使后来的战列舰,也非常注重火炮的口径和射程,就是从这里来的。

在这种大航海的趋势之下,船造得越来越大,吨位越来越大,千吨级的船逐步出现。

一艘战列舰,需要选用百年以上的橡木、榆木等,因为这种木材生长缓慢,比较密实。

几十根里面才会选一根,需要几千根这种木材,才叫建造一艘这样的战列舰。

所以,海军从那个时候就非常烧钱,如果不是巨额的贸易支撑,是绝不可能造出这种战舰的。

这是英国海军的风帆战舰,总共分为六级。

在电影《怒海争锋:极地远征》中,我们可以知道,这首战舰仅仅是6级战舰。

但是,就算6级战舰,他们却可以在上面养鸡、养羊、做饭,简直像一个移动的城堡。

造船技术的发展,这使得大宗贸易和长途贸易成为可能,而不是仅仅运送奢侈品了。

实际上,香料贸易虽然利润巨大,但是真正实用的是后来的大宗商品贸易。

所以,在工业革命之前,实际上已经发生了一次革命。

这革命,就是持续了300年的“商业革命”,逐步从海洋扩展到了陆地。

三、大三角贸易

这么大的船,那么到底靠什么动力驱动呢?

是季风和洋流。

请问,在风帆船的年代,你从欧洲到美洲,你应该走什么路线?

是一条直线是最快的吗?

不是的。

你应该先从欧洲往非洲的方向走,再从欧洲到加勒比海,然后再从北美返回欧洲。

因为季风和洋流,就是这样的路径。

季风和洋流,可以推动最大的吨位,超出你的想象。

按照风帆战舰的吨位来估算,最大可以达到5800多吨左右。

季风和洋流,就是那个时代的新能源。

实际上,蒸汽机出现之后,很长时间根本无法替换风帆战舰和风帆商船,因为动力不足。

蒸汽机最早在船上的作用,是先把船开出港口,然后再采用季风和洋流。

欧洲人在大航海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了季风和洋流,这是一种比蒸汽机更早的,非人力的的动力。

正是这种季风和洋流的路径,催生了著名的大三角贸易。

就是从欧洲出发,带上欧洲制造的枪支、火药等工业品,先通过季风和洋流到非洲,然后通过这些工业品,去换取非洲的奴隶。

接着,再把奴隶运到美洲,包括巴西、海地、北美等,卖给种植园主。

然后,再从美洲满载蔗糖、烟草、棉花、金银、矿产等运回欧洲,卖给工厂主。

从欧洲到美洲,一次航行,快的话只要5-8个星期,当然算上贸易的时间,会更长。

一次航程,可以赚3次钱。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这条航线上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腰包迅速的鼓了起来。

在持续300年的贸易中,非洲总共损失了大约8000万精壮劳力。

掠夺肯定是存在的,否则就不需要那么多海军了。

但是真正对后世产生影响的是贸易。

除了黑奴贸易,还有捕鲸、纽芬兰渔场的鳕鱼、英国的海上运煤等等,这都是利润极高的项目。

总的来说,欧洲是从边缘地带出发,依靠季风、洋流这种强大的非人力动力,借助海洋的便利,提升了贸易的量级,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别的国家羡慕也没用,因为你就不在那个地方。

未完待续,下一节:火器与铁器革命。

正本清源说工业革命 (三)火、枪炮与钢铁

一、火

如果说季风和洋流是大自然产生的外部驱动力,那么火,就是人类自己找到的内部驱动力。

可能有些人会说,火,有什么可讲的。

门口2块钱买一个打火机就有了,天天生火做饭,这么普通平常的东西,跟工业革命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

网上有很多人胡说八道,有的是蠢,有的是坏,更多的是无知。

比如有人就说了,中华文明的科技,从来没有领先过。

在他们眼中,世界上只有中国和外国两个国家,而所谓的外国就是指西方,具体来说就是西欧和美国。

他们跟苏美尔人比历史悠久,跟古罗马比建筑,跟古希腊比数学,跟犹太人比经商,说的好像似乎是那么回事。

一群人在那里吵一个下午,各说各的,一分钱没赚,还生了一肚子气。

因为双方都没有一个标准。

很多人看到近代科技的时候,用的是代际标准,来进行简单区分,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十分好懂。

但是他们对于古代科技,就毫无头绪,最多说一个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后面的事情就不知道了。

其实,这个事情,是有标准的,只是他们不知道而已。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其实早就有答案,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最可怕的事情是,有些路,早就被人判定了是死路一条。

但是你不知道,还在拼命努力。

世界的主线,无非是能量和信息两个维度。

从信息的角度讲,古代文明是否先进,主要就体现在“组织度”上。

比如说,皮萨罗入侵印加帝国成功,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在一次突袭行动中抓了印加帝国的皇帝。

印加帝国面对这种情况,居然完全不知道怎么办,很短的时间内就土崩瓦解。

“组织度”很难度量,这就导致众说纷纭。

事实上,中华文明的组织度绝对是比较先进的,比如文官制度。

真正具有明显 辨识力的角度其实是能量。

如果非要划一条线的话,那就是火的温度。

哪个文明中火的温度更高,哪个就更先进。

为什么说是火的温度呢?

因为热处理的水平不同,你的材料就有质的变化。

比如金属有一个熔点,青铜的熔点是800度,含杂质铁的熔点是1200度以上。

当火的温度达到800度的时候,你就能冶炼出青铜。

当别人还在用石刀石斧的时候,你就能带着青铜剑、青铜箭头、青铜头盔、马拉战车长驱直入了。

因为那个战车的车轴,需要青铜,否则根本承受不了太大的重量以及长途奔袭的磨损。

这就是第一次青铜革命,在当年,就是高科技了。

当火的温度达到1200度的时候,你就能炼出一种质优价廉,改变世界的金属。

那就是铁。

其实青铜未必不如铁,但是铜是贵金属,而青铜里面要掺杂的锡比较稀少。

这导致青铜不能大规模应用,做做兵器和礼器还行,比如青铜剑和祭祀用的鼎。

但是大规模的生产农具就勉为其难了。

铜为什么是贵金属?

铜矿的分布非常广泛,但是铜矿的品味实在太低了。

一般来说,铜矿的品味是达到1%,那是富铜矿了,达到0.7%就有冶炼价值了。

那么铁呢?

铁,属于黑色金属,特点是便宜,铁矿的分布非常广泛,而且品味极高。

世界上铁矿平均品味是约49%,富铁矿可以达到50%以上甚至70%。

与铜矿相比,高了70倍的量级。

有了铁之后,各种武器、农具才能大规模生产。

比如中国的江南地区,没有铁之前,是很难开垦的。

因为那些藤蔓、灌木,没有铁器,根本搞不定。

在战争中就更不用说了,铁兼具硬度和韧性两个特点,是上佳的兵器材料。

在古代,“削铁如泥”的神兵利器是存在的。

比如《权力的游戏》中的瓦雷利亚钢,做出的剑连异鬼都可以杀死。

整部剧里面瓦雷利亚钢剑都没多少,只有领主才有,其原型就是大马士革钢。

这些神兵利器就是杂质非常少,碳含量适中的铁,甚至有些还含镍,是不锈钢。

这玩意在当时非常稀缺,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你想,一方因为火的温度不够的话,做出来的剑杂质很多,非常脆。

一方火的温度足够高,做出来的剑杂质少,硬度高韧性高。

你一剑砍下去,对方的剑就会像玻璃一样破碎,只能引颈受戮。

所以,你一个可以打对方好几个,势不可挡。

铁器相比青铜,是量级发生了变化。

这就是第一次铁器革命,这个转变后面会再发生一次。

如果冶炼青铜,采用普通的火,就能达到800度,但是如果要达到1200度,那要采用什么方法呢?

答案是:鼓风。

你得往炉子里面吹空气,让燃烧剧烈发生,才能将温度提升到1200度高温。

所以,风箱在当时才是高科技。

西方的风箱,包括古希腊的风箱,都是那种皮囊做的、手风琴式的风箱。

这种风箱,只能达到1200度左右,根本不能把铁融化。

有人说,在电影电视纪录片里面看到古代炼铁,有那种炽热融化的东西。

那是炉渣,根本不是融化的铁。

所以那个时候西方炼出来的铁是那种固体的“海绵铁”,就是一块铁上面有很多空洞。

这种铁需要长时间的锻造除去杂质,才能生产出可以用的铁器。

人生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都是极其消耗人体力的劳动。

而中国采用的是“双动活塞式风箱”,其鼓风效率更高,可以直接将温度提升到1200度以上。

铁的熔点是1538度,但是含有杂质的铁熔点没那么高。

中国人还找到了添加萤石、石灰石等方法提高炉火的温度。

所以,中国是可以将铁直接融化的,这样冶炼出来的铁质量更高。

如果将炉火的温度再提高,达到1300度以上,那么就能烧出瓷器。

必须要达到这个温度,否则瓷器,尤其是白瓷,需要达到1350度以上。

那现在问题来了.

炼铁,你可以搞很多手工作坊,让人来鼓风。

瓷器,那可是大规模制造,怎么持续鼓风,还要达到1300度高温呢?

秘密就在瓷窑上,特别的巧妙。

比如这种瓷窑,烟囱其实是很高的,达到10米以上。

我们知道,空气加热会变轻,比如热气球,就是这个原理。

当你在火膛中点火的时候,下面的空气被加热变轻,就像热气球里面的空气一样,需要向上跑。

热空气经过窑室,再经过烟囱排出来,就形成了强大的鼓风效应。

你只要烟囱够高,空气之间的温差够大,那么鼓风的效果就特别强劲,直接将火的温度提升到1300度以上。

现在也有人设想用这种方法发电,比如在沙漠里面用太阳能加热,然后通过烟囱排出气体,推动涡轮发电。

所以,不得不承认,烧制的瓷窑,其实是一种动力设备,只是没有转变成机械能。

瓷器,就是科技领先的明证。

这些都是极其有效的生产力。

西方很早就用上了中国的瓷器,很长时间内自己就是搞不出来。

温度不够,是很大的一个原因,但是并非唯一原因。

二、枪炮

火除了提升温度以外,还有一个方向,那就是燃烧。

燃烧,也是有学问的,而且不是简单的学问。

火药的原理,就是一种燃烧,只不过是一种极为猛烈的燃烧。

鼓风,主要通过空气,增加木材的氧气接触面,增强燃烧提升温度。

那么如果在一种燃烧过程中,直接添加氧气,那不是燃烧的更猛烈?

黑火药就是这样的。

黑火药,是有三种成分按照一定的配比组成的,包括硝石、硫磺、木炭。

那么,请问,黑火药在真空中,比如说在月球上,能不能燃烧?

可以。

因为黑火药中的那个硝石,就是自带的氧气。

所以,在太空中,枪是可以发射的,密封性好,在水下也可以发射。

有很多人小时候玩过鞭炮烟花,可能会觉得黑火药不过如此,所以得出中国人发明火药只是用来做鞭炮的结论。

在他们的想象中,似乎火药技术传递到西方,就是像传递小纸条一样,上面写了一个秘方:硫磺一硝二炭三,然后西方就学会了。

大错特错。

你想的太简单了,任何一个体系都不会这么简单。

要制作枪炮要用的黑火药,远远比你想的要复杂。

我们这里只是说一个大概。

首先,要解决纯度的问题。

你要将硝石加热溶解,然后冷却,硝就会重结晶,你需要反复重结晶至少3次,就能得到纯度比较高的硝,过程极为繁复。

当然,4次或者更多次重结晶就更好了。

硫磺、木炭的也要精加工,提高其中的纯度。

然后是三种材料的配比要搞对,否则要么威力小,要么不起作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颗粒化”。

就是将配置好的黑火药做成面饼一样的东西,然后磨碎,再拿筛子筛出同样大小的颗粒,就形成了“麦粒火药”。

为什么要进行“颗粒化”呢?

假设将没有颗粒化的火药装在桶中,在运输的过程中,三种黑火药的材料就会分层,那么配比就发生了变化,那就根本不好用了。

重要的一点是,即使黑火药的三种成分没有分层,也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枪炮中,火药塞的太松,威力不够大,塞的太紧,火药的燃烧就会像点烟一样,从一头烧到另外一头,燃速太慢。

将火药进行颗粒化之后,大大增加了火药的表面积,火焰的扩散速度是360度的。

这是一种胶囊化的做法,把火药的配比直接锁定。

麦粒火药相比普通火药粉,性能要高出2-3倍,再加上纯度等其它工艺,就远远超出3倍了。

这整套工艺是中国人发明的,然后通过阿拉伯人传给西方。

西方是学了整套工艺,而不是几句话。

我就不引经据典拿什么《武经总要》来论证了,大家也看不懂。

说一句话你就明白了,可以明显看出,黑火药的工艺就是中药的制作流程。

只不过,硝石的提纯,中文叫煮硝和熬硝,而不叫重结晶。

因为火药,它本质其实就是一种中药,但是是要你命的药。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英国人使用的就是这种麦粒黑火药,而不是某种新发明的无烟火药。

西方发明新的火药,那要等到1871年,法国人发现苦味酸的新用途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满清和英国之间,其实没有太大的技术代差。

因为英国人还是用黑火药,还是用风帆战舰,蒸汽船只有几百吨,还不堪大用。

现在问题来了,那满清怎么打不过英国人?

答案是:不给钱。

拿黑火药来举例,上面拨下钱来,满清亲贵贪一部分,兵部工部贪一部分,到了工匠手上,还剩几个钱?

工匠能给你做出来不错了,还给你重结晶三次?四次?

这跟贾府一样,上上下下都在糊弄,没有几个人认真负责。

这完全不是啥制度问题,而是王朝末期的征兆。

英国则完全相反。

在电影《怒海争锋》中,风帆战舰上的生活,还是比较艰苦的。

但是战舰上的将领,比如船长、大副二副,都是英国贵族,有些非常年轻,长的跟小孩一样。

有些人,还是船长的朋友托关系带上船的。

那个英国舰长非要追击法国风帆战舰,明明自己的战舰老化,不如法国的先进,甚至法国军舰已经走远,他还不惜远征追击。

为什么?

他们实在给的太多了。

英国在海上贸易发了一笔横财,非常舍得给钱。

1761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买白金汉宫花了2万英镑,还是分期付款的。

我们可以用这个作为一个单位,2万英镑=1宫。

英国海军的大统领们,只要赢了某些海战,俘获了敌舰,奖励都是3宫、4宫、5宫这样的。

就算是普通水手,赶上一次这种机会,能赚几辈子花不完的钱。

另外,在船上,晋升的速度非常快。

在电影里面,他们俘获了一只法国风帆战舰,一个小伙马上就升任船长了。

这是真实存在的。

海军太有钱,对外给出了大量的制造订单,不光是造船,还有火炮。

这就导致炼铁、机械加工工业突飞猛进。

早期的火炮,有不少是青铜制造的,有些是铜做的内层炮管。

原因是铜的韧性非常好,青铜熔点低,容易冶炼。

铁的冶炼比较复杂,几千年里面,人类并没有完全掌握。

长期来说,就是时灵时不灵的,有的时候炼出来的铁非常不错,有的时候一塌糊涂,非常脆,容易炸膛。

原因是温度不够,铁的杂质很难处理,其中碳的含量很难掌握。

比如说,你拿到品味高的铁矿,就炼出好铁了,用同样的方法,再来一炉子铁,结果就很差。

因为你这一炉子,铁矿的品味很差。

这个问题,人类很晚才完全搞懂。

如果是大规模使用,必须要攻克这些难题。

随着火药性能的提高,海军用的重炮,必须要承受很高的温度和压力,还要有比较好的气密性。

这就对铁的冶炼、铁的加工,铁的大规模使用提出了要求。

这就是第二次铁器革命,再次从青铜转向铁器。

第一次可以,第二次为什么不可以?

第二次铁器革命,是蒸汽机诞生的重大前提。

没有火药,就不可能有第二次铁器革命,也就没蒸汽机。

讲工业革命,不讲火枪火炮,那就绝对是搞错了路子。

三、钢铁

从温度这个线索来说,我们可以精确的判断出,西欧的科技是什么时候达到和中国持平的。

答案是:1709年,就是康熙四十八年。

那一年,康熙下令修建了圆明园。

那一年,德意志地区的炼金术师伯特格尔利用一个炉子,第一次做出了白瓷。

那个炉子,是利用聚光镜的原理,达到了1648度的高温。

这个温度已经超过了铁的熔点1538度。

但是达到这个温度,只是小规模范围内的。

那一年,英国的亚伯拉罕.达比,第一次用焦煤作为原料炼铁,让炉火的温度剧烈升高,开始了西方的大规模炼铁的时代。

这个时候,西欧才和中国的炼铁体系持平。

伯特格尔和亚伯拉罕.达比在不同的地区,完全不同的领域,做出了提升温度同样的改进,这说明西欧整体的科技积累已经足够提供一个土壤。

开始,英国采用马拉水车抽水,水力带动鼓风机,对高炉进行鼓风,找到了一条提高炉火温度的路。

纽科门蒸汽机发明之后,英国的钢铁行业就采用纽科门蒸汽机抽水,再用水力带动鼓风机。

铁的质量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由于海军的巨量订单,他们的机械工业的诞生,加工水平突飞猛进。

比如说火枪和火炮,用当时的铁铸造,会导致枪管和炮管很多地方不均匀,气泡和砂眼多,容易炸膛。

英国人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先铸造一根实心的圆柱体,然后在上面钻孔,再用镗床加工光滑。

没有这个技术,蒸汽机不可能做出来。

1776年,瓦特搞出的蒸汽机,先用的是苏格兰最大的钢铁厂铸造的汽缸,已经是该厂最好的产品,但是并不能用。

采用威尔金森的汽缸,才勉强达到要求。

这两家厂,都是造枪炮的。

所以蒸汽机源于火炮,不是一种说法,而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蒸汽机出现的真是不早不晚,刚刚好。

这不仅仅是英国,而是整个西方对于铁这种黑色金属进行投资的结果。

发明可以是偶然的。

但是要大规模应用,绝对离不开当时的科技和经济条件。

否则,再好的发明,也就成为一个玩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1776年,瓦特的蒸汽机开始商用,英国钢铁厂直接采用蒸汽机对高炉进行鼓风,炉火的温度提升的很高。

从此蒸汽机开始了自我进化之路。

这个模式是这样的。

第一层循环:

蒸汽机为煤矿抽水和运输->产生更多的煤->更多的煤产生更多的焦煤->更多的焦煤+以蒸汽机为基础的更好的鼓风设备->更好的铁->更好的机械加工->更好的蒸汽机。

这个是指数级别的增长。

第二层循环:

贸易需要更高的产能->更多的蒸汽动力->改造更多的行业->更大的市场->更多的钱->更高的产能。

这个也是指数级的增长。

一个增长引爆另外一个增长。

蒸汽机的发明,让人类进入了研究火的第三个层次:热。

这个学问,现在就叫《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那这个有什么用呢?

就是所有热力发动机的基础,非常的难。

这个难度怎么说呢?

你得对高等数学像加减乘除那么熟悉,才能看懂,能看懂而已。

在那个年代,你每隔十年不进步,部队就会变成土鸡瓦狗,被人打得屁滚尿流。

只有现代化,没有西化。

西方的传统,是先被摧毁的,然后才来到东方。

Karl marx说: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火药,这个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终于永久的改变了世界。

1856年,当贝塞麦发明了炼钢的有效方法,20年之后,人类终于找到了钢铁的秘密,不再时灵时不灵。

真正将炼钢的遗留问题解决,那都到1952年了。

1851年5月1日第一届世博会,地点伦敦

正本清源说工业革命 (四):黄金时代

一、工业革命的起源

如果光从发财的角度来讲的话,工业革命就是最大的发财术。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在工业革命之前,人均GDP长期在几百美元徘徊。

从工业革命到2020年期间,欧洲人均GDP相比工业革命之前,增长了50多倍。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仅仅40年,人均GDP增长了十几倍。

请注意,是人均,50多倍。

这是什么概念呢?

假设你以前一个月拿3000块工资,增长50多倍,就相当于现在拿15万。

是一个月15万,不是一年。

这种增长是普惠式的增长,人人都有份,就像穷人也能用上水电气和手机一样。

当然,有的人拿的更多。

古代所有的帝王将相,无论你是雄才大略,还是登龙秘术,其结果,还是人均GDP徘徊在几百美金左右。

所有的这些功业,在工业革命之前都黯然失色,宛如萤火之光。

既然工业革命这么好,大家都想学,首先我们就要搞清楚一个问题。

那就是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发在英国呢?

是不是盎格鲁-撒克逊人更聪明?

是不是英格兰的制度更好?

如果你从英国做了些什么来分析工业革命的起源,那么一定走进死胡同。

你要是说殖民地和掠夺,葡萄牙、西班牙的搞殖民地更早,抢的都是好地,还是香料、金银这种硬通货。

你要是说制度和产业,荷兰的制度更好,自由贸易以及金融制度,海运成本很低,还有机械化很高的造船厂,发达的捕鱼业。

你要是说科学,法兰西的科学也很发达,王室资助,红衣主教黎塞留亲自改组,有拉瓦锡、拉普拉斯、惠更斯、拉格朗日、傅里叶等大牛。

你要是说资金,以上几个国家都参与了商业革命,获得的资金都非常充沛。

这些参与商业革命的,都没有首发工业革命。

同时,你还面临一个隐藏的,更大的问题。

因为还有一堆的起源问题:

农业革命,为什么起源于几个大河流域?比如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

为什么几何学起源于北非的埃及?(古希腊发扬光大)

为什么阿拉伯帝国的花拉子米创建了代数学?(创始人还有亚历山大学派的丢番图等等)

为什么火药和瓷器起源于中国?

为什么土豆和烟草起源于南美?

。。。。。。。

土豆原产于南美的安第斯山脉,传到欧洲的之后,逐步显示出它的威力。

以至于现在英国排名榜首的“名菜”炸鱼薯条中依然缺不了土豆。

这些先进的东西,怎么别人首发了,英国人没有首发呢?

是英国制度不好,英国人不够聪明?

这所有的问题,和工业革命为什么在英国首发,是一个等价的命题。

尽管规模不一样,但是原理是相同的。

你不是要解释工业革命起源这一个问题,而是要解释这一系列问题。

要么你就所有的都能解释,要么就一个都解释不了。

以及,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

为什么别人发财了,你没有发财?

二、自发反应

15-16世纪,大航海时代,那是王权独大的年代。

主线任务是王权。

你分析那个时代的任何一个英国国王,他们的主要精力都花在巩固王权上。

远的不说,就从大航海时代的几个有名的君主说起。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揭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

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前一年,亨利八世即位为英格兰的国王。

英格兰那个时候还是一个农业社会,是偏远蛮荒之地,什么资源都没有,经济一塌糊涂。

英格兰人也是欧洲大陆国家不大瞧得起的盎撒蛮子。

亨利八世实际上是一个中世纪风格的国王。

他严格规定贵族的服饰等级区别,宗教改革杀得人头滚滚,血洗了英国约2%的人口。

亨利八世喜好骑士比武,是一个穷兵黩武的君主,不断对外用兵。

亨利八世晚年的时候,每年的军费高达65万英镑,而每年的财政收入仅仅25万英镑。

他在位的最后几年,由于同时向法国和苏格兰开战,军费积累到惊人的320万英镑,是财政收入的12.8倍。

亨利八世的女儿玛丽即位的时候,为了巩固王权,一下子就烧死了300名新教徒。

“血腥玛丽”成为西方的恐怖传说,一直到现在。

但是“血腥玛丽”并没有活多久,之后由亨利八世的另外一个女儿即位。

这就是著名的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一世的传记电影,开始的第一个镜头,就是血腥玛丽火烧新教徒。

伊丽莎白一世即位的时候,英国是一个这样的国家。

各方面在欧洲都不太行。

伊丽莎白一世一辈子就活在宫廷阴谋、暗杀和宗教冲突中,主要就是因为王位继承权的问题。

有人看伊丽莎白的传记电影,希望能看看她是怎么一步步让英国强大起来的,怎么通向工业革命之路的?

结果,里面主要在讲巩固王权,搞的人非常失望。

其实传记电影虽然添加了一些绯闻八卦,主线是没有错的。

工业革命就是在乔治三世担任国王期间发生的。

乔治三世主要干了些啥呢?

打赢了和法国的七年战争,战胜拿破仑,输了北美独立战争,就任澳大利亚第一任国王,资助库克船长航行,关心科学和农业。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向学术界开放了乔治三世的档案。

根据档案解密显示,乔治三世依然有很大的权力,但没提到什么工业革命。

要是这样分析,根本就分析不出任何内容。

问题出在哪里呢?

是这种分析的思路错了。

有很多问题,看起来非常难,其实主要你没有往那个方向想。

一旦别人给你捅破一张窗户纸,你马上就恍然大悟。

发财,也是,很多时候需要一种独特的思路。

这种分析思路,就类似于一个人想发财,他就希望别人告诉他怎么做。

第一步做什么,ABCDE

第二步做什么,12345

N个步骤之后,他就发财了。

这是一种机械式的分析方式。

机械式的分析当然很有用,但是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形。

比如,如何把大象放进冰箱拢共要几步?

三步:打开冰箱,放进大象,关上冰箱。

这个段子的意思就是说机械式的分析,并不适用于这种情形。

因为工业革命在当时是一个未知的事情,所以并不是分几步能做到的。

真正的思路是: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思维和机械式的是完全不同的。

化学反应不是分几步这种思路,而是条件具备,即可发生,结果难料。

比如最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你只要具备可燃物、氧气、达到燃点三个条件,反应就能发生了。

你不要以为燃烧这件事情简单,人类连猜带蒙,花了很多年才搞清楚。

化学反应,这件事情,是如此的普遍,天天都在发生。

你喝的水,就是化学反应的产物。

你生火做饭,就是一个化学反应过程。

你吃饭,就要靠无数的化学反应。

就算生命本身,也是由大大小小的化学反应支撑运作的。

那为什么反应这种方式就不能是这个世界运作的基本规律呢?

条件具备,反应自然发生。

这样,你只需要找出发生工业革命最基本的反应条件就行了。

是哪几个反应条件呢?

第一个,就是矿,要有煤矿、铁矿,煤矿还得有抽水的需求。

第二个,就是资金,研发蒸汽机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

第三个,就是技术聚集,科学在当时起的作用还不是很大,主要是实用技术。

第四个,有将蒸汽机带入商业循环的产业,否则也会昙花一现。

第五个,经营管理人才的聚集。

条件还有很多,我们就列出5个最基本的条件。

那么我们看哪些国家可以满足?

三、反应条件

首先,我们说煤矿和铁矿。

实在找不到1750年的欧洲资源分布图,拿一张1939年的凑合看。

英国的资源其实一点都不差,只是缺少发现。

比如说英国的煤矿就非常丰富,埋的也比较浅层,而且大部分都是硬煤。

硬煤就是烟煤和无烟煤,含有的热量是非常高的。

干木柴的热量大约是3600大卡,只有硬煤的一半,甚至更少。

因为树含的水分太高了,把英国一半的树砍掉,还不如一座中型煤矿。

煤的热值是很重要的。

早期蒸汽抽水机的效率不高,能量转化仅仅在0.5%左右。

如果煤的热值差一点点的话,这种蒸汽抽水机不要说大规模使用,连勉强使用都做不到。

因为当时人们对于热的原理还不是十分理解,蒸汽抽水机不行,人们不会认为煤的热值不够,而是会觉得你这个机器没用。

就这个优势,英国就是得天独厚。

最早的煤矿工人很多是教会的农奴,平时是种地的,偶尔被拉过去采煤。

当时,在煤矿工作非常辛苦,非常危险,容易出现渗水和瓦斯爆炸。

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产业工人。

很多后来的煤炭商人和矿主,就是赎身的农奴,从事着当时被认为卑贱和危险的工作。

《权力的游戏》中,对这个群体有过描述,那就是“无面者”。

煤炭商人并不像无面者那样搞暗杀,但是和教会的冲突是长期存在的。

煤炭商人们会拿着铲子和棍子,冲过去找修道院算账。

如果教会想独占矿井,不让他们做生意,他们就不给教会上缴利润,也不再给国王交税。

如果煤是被国王和教会控制着,那么煤矿的生产者就没有动力去改善煤矿的运行效率,扩大煤矿的生产。

事情的转机就发生在亨利八世时期。

因为亨利八世要离婚,罗马教廷不允许,亨利八世就和罗马教廷决裂。

亨利八世喜欢争霸,连年战争,海军也十分费钱,产生了巨额的财政赤字。

亨利八世试图强行征税,全国一片反对之声,领主们带头反对,只好算了。

那从哪里搞钱呢?

答案是教会。

教会拥有英国1/5的土地和财富,收入是王室的3倍。

既然教会不同意亨利八世例会,亨利八世就没收教会的财产拿去拍卖,其中就包括很多煤矿。

亨利八世把没收教会的财产卖掉了2/3,获得了140万英镑,仍然入不敷出。

结果是恶性的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飞涨。

煤矿,大部分被煤炭商人买走了。

很多煤炭商人成为了矿主,在和教会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那有人就问了,亨利八世为什么不把煤矿留着自己开采呢?

留了啊,但是并不是什么煤矿。

他留了1/3当时认为比较好的资产,每年收入15万磅。

因为煤矿在当时是一个规模很小,不引起人注意的产业,甚至可以说让人有些鄙夷。

你可以没收现在的收入,但是你无法没收未来看不到的收入。

这些煤矿到了煤炭商人手中后,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开采深层煤,并且进行生产效率的改进。

蒸汽抽水机,最早的铁路,安全矿灯等等都是现在煤矿中先应用起来的。

亨利八世绝对没有振兴英国煤矿产业的意思,甚至连煤他都不关心,只是提供了一个奇怪的反向作用力,最后改变了世界。

在铁矿方面,英国的铁矿品位其实不高,最早从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区进口,后来又从瑞典和俄罗斯进口。

但是苏格兰的山非常多,铁矿资源丰富,而且品位很高。

英格兰根本就拿不下苏格兰,是在王权继承中,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了。

瓦特的第一个天使投资人罗巴克,就是在苏格兰卡伦建立的卡伦钢铁厂。

其它国家条件就没这么好了。

荷兰的煤是那种泥煤,热量太低了,只有英国硬煤的1/4。

这根本就不具备首发工业革命的条件。

法国和德意志争夺的阿尔萨斯-洛林,铁矿资源丰富。

但是法国煤矿资源缺乏,还分布在那种很崎岖不平,难以运输的地方。

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英国煤的年产量是1000万吨,法国仅仅有70吨。

1780年,英国铁的产量是法国的1/3,1840年,英国的铁产量是法国的3倍多。

关键是法国森林比较多,也没有意识去大规模开采煤矿。

第二个条件,就是资金

资金,就是因为大航海时代产生的商业革命,大三角贸易。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都在商业革命时期发了大财。

英国在大航海时代,其实是一个后发国家。

英国之所以后来居上,跟英国是一个岛国有关。

法国,更关注欧陆霸权,而英国更关心海权和殖民地。

英国的航海,也是从民间开始的,一些在国内缺少机会的人,就投身航海事业。

海盗霍金斯在一次奴隶贸易航行中,大发其财,轰动了整个英国。

伊丽莎白一世最开始谴责霍金斯的贸易是不道德的。

但是当霍金斯透露其中的巨额利润之后,伊丽莎白一世很快转向投资他的航海事业。

因为伊丽莎白一世实在太缺钱了,最后她心安理得的接受了这件事情,并且还为海盗封爵。

这样就形成英国皇家海军、武装商船、私掠船三位一体的海军体系。

英国人先是做海盗,后来更关注生产、贸易和殖民地经营。

其战略就是伊丽莎白一世时代定下来的。

伊丽莎白一世被称为“童贞女王”,但是她心中也有忘不掉的人。

比如说,沃尔特·雷利。

沃尔特·雷利是一个有文化的海盗、探险家,一度担任女王的亲卫队长。

沃尔特·雷利的名言是:

谁控制了海洋,

谁就控制了贸易,

谁控制了世界贸易,

谁就控制了世界的财富,

最终也就控制了世界本身。

这个比马汉提出《海权论》要早了接近300年。

早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抢了一些好地,垄断了一些重要的资源,比如香料,金银。

葡萄牙由于国小力弱,一度被西班牙吞并,还被拿破仑占领过。

1755年,首都里斯本发生9级大地震,几乎被海啸和火灾夷为平地。

后来再加上荷兰、英法的竞争,葡萄牙逐步衰落。

而西班牙的财富,大部分在欧陆战争中消耗了,小部分被消费了,因此而衰落。

英国因为眼红荷兰的海上贸易,推出了《航海法》,主要是针对荷兰。

英国和荷兰发生了四次海上战争,开始互有胜败,后来彻底打垮荷兰,获得了海上霸权。

荷兰还和法国发生了战争,路易十四在战争中大获全胜,成为欧陆霸主。

荷兰为什么没有首先发生工业革命?

因为荷兰被打垮了。

英国和法国,因为战略不同,都得到了它们想得到的东西。

有人统计过,英国从西印度群岛蔗糖殖民地和印度榨取的资金,和工业革命投入的资金相当。

第三个条件是技术。

西欧的技术实际上交流非常频繁,可以作为一个整体。

英国人的科学技术并不一定强于其它国家。

1673年,荷兰大物理学家惠更斯发明了一台内燃机。

对,就是惠更斯单摆的那个惠更斯。

什么叫大物理学家?

贡献和影响力能上小学和中学课本的,那就是大物理学家。

惠更斯不但理论厉害,动手能力还超强,13岁就能组装机床的大牛。

这个内燃机是用什么驱动的呢?

是火药。

有些人觉得用火药动力是一种猜想。

这不是一种猜想,而是事实。

你能想到的方案,前人早就想到了,而且把机器做出来了。

当然,由于火药的爆发力无法控制,再加上金属加工技术还不成熟,并不实用。

当时正处于第三次英荷战争中,荷兰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后续在英国和法国的夹击中会逐步失去海洋霸权。

荷兰当时并不具备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那么惠更斯的火药发动机只能作为一个模型,没有继续向下发展。

在惠更斯发明火药内燃机时候,有一个助手,就是法国人帕潘。

帕潘对于气压的研究非常深入,因此发明了高压锅。

在研究高压锅的过程中,帕潘对于蒸汽的膨胀做功的力量非常了解。

帕潘就想到,可以用蒸汽来代替火药,并且发明了一个蒸汽动力装置。

这个动力装置已经可以完整的利用蒸汽膨胀和真空的力量推动活塞做功。

由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取消了对新教徒赦免的南特赦令,帕潘作为一个新教徒只好逃离了法国。

这样一来,法国从技术上就失去了产生工业革命的可能。

当时,英国虽然也迫害清教徒,但是相对来说,对于非国教信徒还算宽容。

帕潘跑到英国,凭借高压锅的发明,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并且演示了他发明的蒸汽动力装置。

这个可能对于英国人有一定的启发。

帕潘还去过德意志、意大利等地区,最后在穷困潦倒中死于伦敦。

第四个条件是产业

由于英国在大航海时代是后发国家,所以金银这种现成的利益没有捞到多少。

所以,英国后期更加注重生产、贸易和殖民地经营。

当时,殖民地最需要的两样是奴隶和布匹。

所以,英国的纺织工业发展很快,这个是英国独有的优势。

同时,在采矿、冶金、造船、面粉加工等等行业都对动力有需求。

这就为蒸汽机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

尤其火炮加工,产生了蒸汽机所需要的精密镗床。

这个不再赘述。

第五个条件,就是人才。

这个主要是宗教原因。

英国在光荣革命之后,对于非国教的信徒宽容了一些。

很多在本国被迫害的教徒,都跑到了英国。

尤其是法国,流失了大量的人才。

总的来说,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家都是可能发生工业革命的。

如果相关条件具备,这个只是一个概率问题。

四、边缘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最初也是从边缘起步的。

在帕潘发明高压锅100年后,瓦特终于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出了商用的蒸汽机。

瓦特是苏格兰人,并非英格兰人,起初还是一个小人物。

我们从一个“小人物”的视角,感受一下工业革命起源的真实情况。

在苏格兰和英格兰交界的地方,就是苏格兰的爱丁堡和格拉斯哥,可以说是英格兰和苏格兰边缘地带,但是又是苏格兰比较大的城市。

苏格兰人善于经商,并且苏格兰盛产工程技术人才。

道理也很简单。

英格兰的牛津和剑桥垄断了博雅教育,目的是培育大主教、国会议员、市长、哲学教授。

苏格兰的教育只能在另外的方面发力。

瓦特的祖父,当时被保皇党人追杀,所以就逃亡到了格拉斯哥附近。

瓦特的祖父先是在一所中等技术学校教数学、工程测量和航海技术。

后来,瓦特的祖父和一个船主的女儿结了婚,借助当时的大时代浪潮,很快通过搞航运生意发家致富,还当选了当地的参议员。

可见大航海时代,发财确实容易,真的不假。

瓦特的家庭出身不算差,父亲是造船、土建商,同时也是一名船主,经营航运和外贸业务。

瓦特的父亲本来是想培养瓦特上大学的,将来做个议员什么的。

有一次,瓦特父亲让自己的一艘商船的船长带着瓦特的弟弟,去美洲进行一次航运。

结果,商船在大西洋遇到风暴,船毁人亡,面临巨额赔付。

瓦特的父亲因此破产,所以瓦特只能在中学毕业后去学一门手艺。

虽然格拉斯哥算是苏格兰的大城市,但是瓦特并没有学到很高超的手艺。

反倒是因为帮助格拉斯哥大学的教授们安装仪器,显示出极高的制作仪器的天赋。

格拉斯哥大学的迪克博士非常欣赏瓦特,就推荐瓦特去伦敦学习制作天文、数学仪器的手艺。

这是一个改变瓦特命运的推荐。

现在科学技术都能得到大家的尊重,是一样的地位。

但是长期以来,在欧洲,科学是科学,技术是技术,这是分的很开的。

科学就是上流社会研究的,技术那是工匠干的事情,云泥之别。

迪克博士推荐他去学的这个天文和数学仪器,则是沟通两者的。

你要学会这门手艺,就必须要懂科学,同时还要有工匠的技能。

瓦特拿着推荐信,跑到伦敦去学艺,但是别人并不敢收他。

因为行会制度不允许,尤其是在伦敦这种地方。

在这里要说一下行会制度。

大学就是脱胎于教会和行会,和行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你要学徒,能出师给人干活,给你一个出师的证明。

你能帮工,但是不能收徒弟。

因为在这个年龄的,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单身汉,所以这个证明叫做Bachelor’s Degree。

你要能自己收徒弟,技术必须达到一定的资格,那个时候会给你一个证明。

这个证明叫师父级别Master’s degree。

如果你是很资深的师父,水平很高,会得到一个证明,这个证明叫教授级别Doctor’s degree。

中文的本科、硕士、博士就是这么来的。

但是现在一个硕士,能当别人师父么?

行会制度开始还是有点用的,后来就越来越僵化,变成管制和搞垄断,排斥外来户,严格控制资格的数量,搞了一堆规定捆住别人的手脚。

在伦敦这种地方,行会的管制尤其严格。

瓦特的问题就在于,他年龄太大,不能做学徒工,但是又没有出徒的证明,所以也不能做帮工。

瓦特跑了一个月,一无所获。

最后,有一个叫老摩根的仪器制造商实在看不下去了,决定收留瓦特。

老摩根为什么敢收留瓦特呢?

因为他牛。

老摩根精通数学,手艺极为精湛,曾经给西班牙国王做过一个反射望远镜,赚了1200英镑,成为行业神话,在行业里面拥有超然的地位。

别人不敢收,他就敢收,行会也不敢把他怎么样。

不过做学徒,当时是要干活,还要交学费的,这个没有办法。

瓦特确实在老摩根这里学到了真东西,仅仅一年,就学会了别人三四年才能学会的东西。

在学徒期满的时候,瓦特做了一个两脚规,被评为行业最杰出的作品。

但是在伦敦这个地方,瓦特是待不下去的。

因为当时正是英法七年战争期间,海军在伦敦那边抓壮丁,只要不是伦敦市民,管你适不适合当海军,都抓去当水手。

贵族当然愿意去当海军,给钱多,升职快,但是普通老百姓,并不是都适合,也并不是都愿意。

伦敦还有很多人贩子,专门绑架人到西印度群岛的种植园做契约奴隶。

他们不光绑黑人,也绑白人,在这点上,倒是一视同仁。

瓦特后来还专门写过伦敦的情况,觉得那是一个恐怖的地方。

瓦特回到格拉斯哥后,在格拉斯哥大学担任仪器制造师,有一个工作间。

同时,他也在格拉斯哥开了自己的仪器制造店,出售绘图仪等各种仪器。

如果是这样下去,瓦特可能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仪器制造商,赚很多钱。

由于瓦特制造仪器的手艺非常高超,格拉斯哥大学的很多教授都和他成为了好友。

这就把他带入了研究蒸汽的领域,而不仅仅是一个仪器制造商。

最开始,瓦特只是搞到了一个帕潘的高压锅进行蒸汽研究。

后来格拉斯哥大学有一个纽卡门蒸汽机需要维修,这个时候瓦特就走上了改进蒸汽机之路。

其中,关于蒸汽潜热方面的研究,得到了格拉斯哥大学的布莱克教授的指点。

由于瓦特的仪器做的非常精密,所以瓦特测出来的潜热数据非常准确,为534大卡。

现在测出来的这个数字是539.8大卡,已经相差不远。

所以,对于到底烧多少煤能转化成多少热量,瓦特心里是有数的。

这就为蒸汽机的商用建立了理论基础。

瓦特经过15年,才完成了蒸汽机的研发。

这中间一度非常坎坷,一度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去做运河测量员,甚至想过要去俄国。

幸好,这个时候博尔顿在资金上鼎力支持。

博尔顿在伯明翰开了一个五金厂,但是并非普通的五金厂老板。

他在和伦敦的勋爵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否则他也难以游说国会老爷们将瓦特的蒸汽机专利延长。

因为博尔顿准备投资瓦特的时候,瓦特的蒸汽机专利只剩下8年时间了。

博尔顿的五金厂投资额达到了惊人的2万英镑,相当于1座白金汉宫。

博尔顿的钱哪里来的呢?

他爸和他老婆给的。

博尔顿的父亲是一名成功的商人。

博尔顿第一任妻子玛丽.罗宾逊,是博尔顿的远房表妹,也是一个商人家庭,拥有巨额财产。

在结婚10年后,玛丽.罗宾逊就死了,没有子女,仿佛生来就是为工业革命而来的。

让我们记住她名字,玛丽.罗宾逊,改变历史的富婆。

2011年版的50英镑上,左边为博尔顿,右边为瓦特。

博尔顿的五金厂,后来就成为蒸汽机的组装厂,而且博尔顿还接到了皇家铸币厂的订单,用蒸汽动力进行铸币。

蒸汽机,就是在符合反应条件的情况下,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这样的自然反应,在伦敦,显然是不可能发生的。

当乔治三世到博尔顿的工厂参观时,问博尔顿他们做的是什么?

博尔顿回答说,是力量,陛下。

接着,蒸汽机才从伯明翰到康沃尔,再到纽卡斯尔,曼彻斯特,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

正本清源说工业革命 (五):大宗师的力量

一、倚天屠龙

所有的起源问题都一样,如同化学反应,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这个用机械论是很难理解的。

因为这个过程并非按照某个步骤一步一步做,就能得到了一个确定性的结果。

这个必然性体现在,只要条件具备,就可能发生。

但是发生在什么时间,发生在什么地点,发生在哪个人身上,是随机的。

这个随机的因素,我们称为“运气”。

石墨、煤炭、钻石都是碳,就是因为不同的条件,形成了不同的结构。

有人说,你要努力,奋斗。

你再努力,你可能只具备其中的一个条件。

光靠努力是没有用的,没有其它条件,你根本不可能成功。

农业的起源,一般在温暖的大河流域,有的地方干燥,有的地方湿润。

因为这样的气候条件,才可能生长野生农作物可以供驯化,大河流域还有足够的水能灌溉。

假设在某一个地方没有野生的小麦,这个地方的人类怎么可能驯化小麦呢?

人类在远古是地理隔绝状态,没有的东西,你不能变出来,而不是因为笨。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地方产生了农业,有的地方没有产生农业。

每个地方的农业的形式还不太一样,有的种的是小麦,有的种的是水稻,有的地方是椰枣和橄榄树。

这都是条件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条件具备,即可发生,结果难料。

在不同的地点同时起源,完全是可能的。

为什么有人突然之间发财了?

就是他经过长期积累,一下子具备了所有的条件,就爆发了。

没有条件怎么办呢?

有一个人就想到里面的原理,破解了其中的秘密。

1756年,格拉斯哥大学的一个富商校友给母校捐赠了一批精美的天文仪器。

这是格拉斯哥大学的大事,几乎全校的教授都跑去观摩。

瓦特当时还是一个年轻的仪器制造师,小人物,在格拉斯哥大学负责清洗和安装这批仪器。

有一个伦理学教授也跑过去看,显然对各种科学很关心。

这个伦理学教授就是大名鼎鼎的亚当斯密。

三年之后,这个伦理学教授写出了著名的《道德情操论》,名满天下。

当然,对于大部分来说,更熟悉的是亚当斯密凝聚毕生心血的巨著《国富论》。

在这部巨著中,亚当斯密首次系统的阐述了市场经济。

亚当斯密也是苏格兰人,不是英格兰人,很多人没注意到。

没有迹象表明亚当斯密和瓦特有什么交集。

亚当斯密当时虽然不是名人,但是在整个欧洲的精英圈子里面已经非常有名。

所以,亚当斯密经常去欧洲各地旅行、讲学,不一定在格拉斯哥大学。

但是我查了一下,在瓦特安装这批仪器的时候,亚当斯密刚好在,而且亚当斯密也比较关心工厂之类的新事物。

所以,两个人见过面的记载应该是可信的。

关键的不是两个人是否见过面,而是亚当斯密对于工业革命肯定是有贡献的。

格拉斯哥是一个港口城市,对外交流比较多,而且亚当斯密极力反对行会管制。

要是格拉斯哥像伦敦一样,瓦特这样的年轻人不可能开得起他的仪器制造店。

那就根本不会有后来的工业革命了。

需要指出的是,工业革命的起点是曼彻斯特这样的城市。

格拉斯哥只是瓦特成长的地方,伯明翰是他最初生产和推广蒸汽机的地方。

因为工业革命不仅仅是有蒸汽机就够的。

曼彻斯特是最早开展纺织业,拥有煤矿和运河,有了蒸汽机,就开始腾飞了。

如果说工业革命是屠龙刀的话,那么市场经济就是倚天剑。

屠龙刀里面放的《武穆遗书》,代表阳的力量。

倚天剑里面放的《九阴真经》,代表阴的力量。

阳的力量很好理解,工业革命,大炮、坦克、飞机、巨轮,巨大的能量让人印象深刻。

阴的力量,润物细无声,这个就难以理解了。

所以,现代化的心法是有两套,一套工业革命,一套市场经济。

俄国就是典型的学了一半心法,就是工业革命那一套,这么拉胯就不足为奇了。

交易产生财富,dT>0,这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经被证明。

我们就不再赘述,我们再说说一个被大家忽视的效应。

比如说,你想发财,需要10个条件,现在手上只有3个,你还缺7个。

那么,你怎么凑齐这7个条件呢?

关键是你还不知道着7个条件是什么。

答案是:交易。

比如说没有铁矿,你可以买啊。

在频繁的交易中,和不同的人交易中,你就不知不觉就凑齐了另外的7个条件,触发了反应。

就像一个化学家混合了10种溶液,反复摇晃试管。

他不知道新的化合物在试管哪个地方出现,在什么时间出现,但是肯定会出现。

瓦特的蒸汽机首次商用,《国富论》的首次出版,美国独立宣言的发布,都是在1776年。

就是大自然这个化学家使劲摇晃的结果。

我们不必说复杂的交易,就从最纯粹的信息的交易说起。

信息的交易叫什么?

交流。

二、破译瓷器的秘密

欧洲人破译中国瓷器的秘密,就是这种交流反应的结果。

中国靠瓷器,赚取了大量的财富,垄断上千年。

中国人为什么发明了瓷器这种古代的高端奢侈品呢?

因为中国的高岭土储量惊人,质量很高,容易发现,燃料也丰富。

高岭土根本就不是一种土,而是一种由高岭石、石英、长石等组成的矿物。

用“土”这个名字是忽悠老外的。

陶瓷,其中陶和瓷根本不是一种东西。

陶是粘土烧结的,上面会形成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的孔,所以会发生渗水。

而瓷器是表面有高岭土,在1300度及以上的高温烧结,形成了一种玻璃质的釉。

这种化学反应过程让釉形成了一个整体,所以不会渗水,而且耐高温。

瓷器是绝佳的材料,不光是用来吃饭喝水,现在还应用在火箭发动机、电子工业等高精尖领域。

欧洲没有发明瓷器,是缺两个条件:

欧洲那边缺少高质量的高岭土 没找到合适的方法将温度升高。 长期以来,在欧洲,瓷器是很贵的,有白色金子的称号。

瓷器是君王、贵族、贵妇收藏的重点,平民百姓根本用不起。

在画作《诸神之宴》中,里面的神就拿着几个青花瓷的盘子。

至今,在欧美的体面人家,都有一个柜子,专门放瓷器。

这个柜子的名字叫“China”。

18世纪,德意志地区的萨克森国王奥古斯特二世就狂热的喜欢瓷器,因为瓷器代表着财富。

奥古斯特二世曾经用600个龙骑兵换了普鲁士国王的127件中国瓷器。

600个龙骑兵,这个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

1701年那个时间点,德意志地区还没有统一,是很多很多小公国组成的,什么普鲁士,萨克森等等,实力都不是很强,主要依靠农业。

传统的德意志人其实不擅长军事。

大家有这种印象,那是因为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是个奇葩,在普法战争中打败法国并统一了德意志地区,之后一战二战前期都比较能打。

按理来说,萨克森公国的主人只能是侯爵,但是为什么称他为国王呢?

因为奥古斯特二世是名义上波兰的国王,名义上的他也喜欢。

奥古斯特二世身材高大魁梧,号称徒手断铁,单手破墙,有点秦武王嬴荡的意思。

所以,他有一个外号叫“强力王”。

强力王十分崇拜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很羡慕路易十四的王图霸业和排场。

但是王图霸业是要花钱的,去哪里搞钱呢?

强力王想到一个办法,就是炼金。

强力王果然很强力,就把炼金术师伯特格尔抓起来,让他炼金。

伯特格尔表示,炼金这个,臣妾实在做不到,但是能不能改做瓷器,毕竟瓷器也是白色金子。

那段时间前后,很多欧洲国家和城邦都在研究瓷器,不管是派出商业间谍到中国,还是自己烧,都不是很成功。

比如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找人研究了十几年,但是都不是很成功。

因为瓷器的成分和工艺太复杂了。

那为什么伯特格尔成功了呢?

因为强力王那边有个首席科学家叫冯.契恩豪斯,发明了一种用聚光镜产生1648度高温的炉子。

《权力的游戏》里面,每个领主家里都有一个学士,负责研究、治病、通信这些技术工作。

冯.契恩豪斯就是这样的宫廷学者,和莱布尼兹,惠更斯等都有通信,精通透镜的制作。

强力王用“强力胶”把两个人强力粘合在一起,就发生了化学反应。

冯.契恩豪斯当时是帮强力王找宝石矿的,所以需要分析矿物和土壤的成分,顺便研究瓷器。

矿物里面有那么多不同的成分混在一起,成千上万种组合,那怎么分析呢?

一个字:烧。

将矿物高温融化之后,就能把各种成分拿出来研究。

关键的是,在高温之下,各种成分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图片

这个叫“焰色反应”。

需要指出的是,南北朝时期,南齐的陶弘景就明确的记载了焰色反应,他鉴定硝石(硝酸钾)的方法是“紫青烟起”。(对照上面钾的焰色反应)

后来,这个成为中国的一种常识,比如说,你肯定听过炉火纯青这个词。

烟火有各种颜色,就是因为烟火中添加了不同的金属粉。

金属粉在灼烧之下,才发出不同的颜色,形成烟花绚烂的美丽景象。

图片

烧制瓷器,以前也有专门的看火先生,就是看火的颜色判断温度和材料,靠眼睛和经验吃饭。

欧洲当时的技术还不行,那么多种成分的光是混在一起的,不容易识别。

冯.契恩豪斯为了研究各种成分,天天对着强光,眼睛都快瞎了。

从大方向来说,契恩豪斯的贡献更大,因为他有科学的方法。

就是每次试验之后,就把结果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分析改进。

1694年,契恩豪斯烧出了一个瓷片,还写信给莱布尼兹报告这个好消息。

但是,这个离烧出真正的瓷器还是很远很远。

伯特格尔是炼金术士,传统艺能就是猜谜,悟性和天分很高。

伯特格尔加入后,就用契恩豪斯的这种炉子分析中国瓷器的成分,经过3万多次的试验,连猜带蒙,终于搞清了瓷器的成分。

伯特格尔就特意让强力王派人到处找矿,终于在梅森这个地方找到了这种矿。

但是他们开始找到的这种矿,还缺一些长石的成分,所以,最开始是用雪花膏石做代替,只能烧出软瓷。

后来,通过添加长石的配比之后,才烧成出真正的硬瓷。

梅森瓷器今天依然是世界上顶尖的瓷器,明显带有中国风格,比如龙。

有一些中国的植物欧洲人没见过,就只能画一些欧洲本地的植物,所以其风格和中国瓷器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强力王靠卖瓷器发了一笔横财,财力迅速膨胀,常常吹嘘萨克森是古希腊时代的雅典,比较有品位,而普鲁士则是野蛮的斯巴达。

萨克森首府德累斯顿则被称为“易北河旁的佛罗伦萨”。

伯特格尔破解了瓷器的秘密,本来发财变成了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萨克森国王怕他泄露秘密,又怕其它国王绑架他,又把他关了很多年。

伯特格尔因为研究瓷器瞎试,接触了太多有毒的矿物,等到被放出来的时候,没过多久就死了。

有几个陶工,实在不堪强力王的压迫,偷偷逃出来,跑到奥地利维也纳、威尼斯等地建了陶瓷工厂,大发其财。

这样瓷器的做法才在欧洲逐步传播开来。

这也是德意志地区最开始尝到手工业的甜头,工业和贸易开始萌芽。

再多的财富也不能满足强力王的王图霸业。

强力王的王图霸业只完成了一半,就在巨债中死去,萨克森很多地方还被普鲁士人攻占。

强力王要是不死,美森瓷器肯定也就废了。

但是关于瓷器的工艺,比如绘画,烧制,观火,找矿等等技术大量的流传出去。

这就形成了一个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其中的某些技术。

三、交流反应

工业革命让煤变得普及,也产生了一个副产品叫煤气。

很多年之后,有一个叫本生的德国人,利用煤气发明了一种火焰没有颜色的灯。在排除火焰颜色的干扰之后,本生就可以很清楚的看清烧矿物的光了。

你们家用的天然气炉灶就是用的本生灯的原理。

但是本生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那就是各种成分太多,混在一起不能精确分析。

本生的朋友,物理学家基尔霍夫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就说,笨蛋,物理学常识,牛顿早就说了,用三棱镜可以分光。

于是,本生和基尔霍夫两人就做出了一个分光仪。

原理非常简单,主要部件就是一个本生灯和一个棱镜。

原理虽然非常简单,却一下子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本生是一个化学家,有了这个分析仪,就把什么东西都放在上面烧,根据光线的颜色和亮度就能判断一种矿物的成分和比例。

本生自称可以精确到一毫克的三百万分之一。

这个就比原来拿溶液进行分析要精确多了。

然后,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那就是烧每种元素都能发出一种不同的光,最后形成了一个光谱。

这就相当于找到了元素的“身份证”。

随着各种分析手段的发展,发现的元素越来越多,门捷列夫猜出了元素的秘密,那就是元素周期表。

化学,终于有了一个科学而坚实的基础,再也不是什么玄学了。

这个时候,就有人想到了,那烧各种元素会产生不同颜色的光。

那太阳呢?

有一个叫夫琅禾费的人,就在太阳的光谱中发现了574条暗线。

这个就让人迷惑不解了,为什么会有暗线?

基尔霍夫通过试验发现,光通过金属烧出来的雾,同样会出现这种暗线。

就是说一种元素,你烧它,它就发出某种颜色的光。

但是当光经过的它的时候,它也吸收这种颜色的光。

那找到太阳光谱中的暗线对应的元素,不就能知道太阳是什么成分组成的了吗?

本生和基尔霍夫就是靠这个方法,测出了太阳的成分,比如氢、氦、氧、碳、铁等等。

两个人的报告送到柏林科学院的时候,大家以为这两个人疯了。

因为你不可能去太阳上采矿分析,就算你过去了,也会被太阳烧死。

等到两个人去柏林详细介绍了他们的方法之后,柏林科学院的科学家裤子都快吓掉了,原来就靠普通的太阳光就能知道太阳的成分和比例。

这个发现震动了整个科学界。

基尔霍夫的专业是其实电学,他有两个学生,一个叫普朗克,一个叫赫兹。

赫兹研究电学,第一个在实验室做出了电磁波。

普朗克研究元素发光的底层机制,成为量子力学的创建者之一。

多年以后,有一个叫哈勃的美国人,他在用精密望远镜观察遥远星系的时候,发现星系的光谱发生了漂移。

这就是红移现象。

根据开普勒效应,光源相对于观测者以相当快的速度远离,才会发生红移。

如果光源不断接近观测者,则会发生蓝移。

如果宇宙是静止的,那么光谱就不会变化。

如果各个星系是乱动的话,那么光谱的变化就没有规律。

但是越远的恒星漂移的越多,越近的恒星漂移越少,出奇的一致,这么有规律,那就不一般了。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星系之间在互相远离,就是说宇宙在膨胀。

根据宇宙每年的膨胀系数,你就可以估算出宇宙的年龄。

当然,我们并不是来做科普的。

我们只是想说,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有多么的强大。

如果没有契恩豪斯的高温炉和严谨的方法,那么伯特格尔是不可能发现瓷器的秘密的。

如果没有伯特格尔的悟性和天赋,契恩豪斯可能很多年都发现不了瓷器的秘密。

双方的条件都不满足,但是一旦结合,就产生了质的飞跃。

如果焰色反应的知识不能普及,那么本生也不会去开发什么本生灯。

如果煤气没有被发现,本生也做不出来本生灯。

在本生看来,分光是一个超级大难题。

但是对于基尔霍夫来说,不过是一个常识而已。

对于基尔霍夫来说,是不会去研究本生灯这样的东西的。

但是有了本生,两个人一结合就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淘宝三块五。

对你很难的东西,可能对于别人很简单,甚至白送。

每个人的资源和信息可能都是不充分的。

只要交流、交易,就无形中能让条件满足,形成爆发式的增长,达到一种不可思议的程度。

很多时候,是否原创,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真正的力量其实是那种高质量信息流和交易流碰撞。

一个启发带来另外一个启发,一个增长带来另外一个增长。

有时候,你碰到一个难题,甚至对人说了一遍,对方还没回答,你自己就找到答案了。

明白了这个,你就能明白工业革命背后的力量。

说完太阳光,我们再来说一说月光。

四、明月照大地

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其实并不是一所很大的学校。

大学不在于面积大,而在于有大师。

现在格拉斯哥大学里面有亚当斯密和瓦特的雕像。

亚当斯密雕像

当然英国曾经要封瓦特为利物浦勋爵,瓦特想都不想就拒绝了,但是他接受了格拉斯科大学颁发的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所以,瓦特不再是格拉斯哥大学的仪器制造师这样的编外校友,而是正牌的校友了。

瓦特雕像

瓦特是一个破产船主的儿子,一辈子谨小慎微,视野也不是很开阔。

正是在格拉斯哥大学这种宽松的氛围中,才能成长起来。

热心的迪克博士给他指了一条明路,让他去学习科学与技术交叉的数学天文仪器制造。

因为那个时候正是科学和技术开始融合的年代。

年轻的罗比森教授,瓦特的同龄人,曾经参加过著名的哈里森航海钟测试的远洋航行,并到各地游学,后来去俄国做海军上将的秘书。

罗比森教授视野广阔,对各种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尤其对蒸汽动力的通用化很感兴趣。

在瓦特从伦敦学艺回来后,本来是可能陷入庶务的。

正是罗比森教授把瓦特拉回来,并且经常和他一起研究蒸汽动力,才有了后来进一步研究。

布莱克教授,苏格兰定量化学之父,比拉瓦锡搞得还早。

布莱克教授提出了潜热理论,并且还将瓦特引荐给工业家罗巴克。

罗巴克是苏格兰工业之父,卡伦钢铁厂的创办人,瓦特蒸汽机的第一个投资人。

没有这些人的帮助,瓦特是不可能成功的。

在博尔顿的推荐之下,瓦特加入了一个民间的科学组织,叫做“月光社”(Lunar Society)。

月光社是一个什么组织呢?

拿现在的话说,就是“民科”。

现在民科其实带有贬义,指不按照科学方法工作的人。

民科和官科,主要的区分不在于做研究的地方,而是是否采用科学方法。

你在英国皇家科学院,但是搞一堆迷信,那也是民科。

别人在民间做研究,用的科学方法,那也是官科。

这里说“月光社”是民科,只是说月光社没有官方经费,自己花经费研究,没有官方背书,自己组建,自己招人,自己运作。

之所以叫月光社,很多人以为是当时没有路灯,所以要晚上月光亮的时候到某些地点聚会。

当然有这个因素,但是这里lunar的意思不光是指月亮,而是lunatics的意思。

Lunatics的意思是狂人、疯子,所以月光社应该翻译成“狂人学社”。

这些月光社的会员们,定期交流聚会,讨论科学问题。

现在对于月光社和工业革命的关系研究越来越多,连聚会次数都统计出来了。

图片

统计表明,他们聚会越多的时期,就是成果越多的时期。

那么月光社到底有哪些人呢?

博尔顿不用说了,巨额遗产的继承者,长袖善舞,对于国会老爷们的审查管制,还有生意上面繁杂的事情,都非常精通。

博尔顿有一个经常生病的老婆,于是请了一个家庭医生叫伊拉斯谟斯·达尔文。

这个家庭医生对于植物学,生物学很感兴趣,也加入了月光社,还写了关于植物学的书,提出了一些演化的初步思想。

你猜的没错,这个伊拉斯谟斯·达尔文正是“进化论”发现者达尔文的祖父。

达尔文,这个其实属于家学渊源。

普里斯特利,一个农民的儿子,氧气的发现者,气体化学之父。

正是他把这个发现告诉拉瓦锡。

拉瓦锡就靠氧气的发现,推翻了所谓的“燃素说”,提出了氧化反应,建立了化学最初的框架。

普里斯特利还给瓦特分享了很多关于水成分的知识,毕竟是专门研究气体的。

普里斯特利娶了当时英国很有实力的铁器制造商的女儿。

这个铁器制造商的另外一个女儿嫁给了一个枪炮制造商叫约翰.威尔金森。

约翰.威尔金森和普里斯特利是连襟,但是威尔金森并非月光社会员。

威尔金森是当时顶尖的铁匠大师,就是他制造的铁制气缸,让蒸汽机终于完成了商业化。

韦奇伍德,一个陶工的儿子,9岁父亲去世,作为最小的儿子只继承了20英镑。

11岁得了天花,大难不死,但是膝盖受了重伤,再也踩不动陶轮,只能去研究陶瓷工艺和绘图,后来因为发明米色瓷器而创业成功。

在蒸汽机发明仅仅6年的时候,韦奇伍德就在博尔顿的帮助下将蒸汽机应用到陶瓷工业。

这样,那种制作瓷器需要的碾碎、搅拌、鼓风等工作可以节省大量人力,而且可以做的很细致。

韦奇伍德的瓷器厂突飞猛进,老牌瓷器厂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后来,韦奇伍德发现将牛羊骨添加到瓷土中,可以烧出很薄,坚固耐用,美轮美奂,温润半透明的瓷器。

这种瓷器就叫骨瓷,主要早期用户有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乾隆皇帝等。

Wedgwood瓷器在今天依然是世界精致瓷器的代表,品位的象征。

正是这些所谓的“民科”们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而不是英国皇家科学院。

月光社是怎么衰落的呢?

因为法国大革命发生后,保皇党在英国煽动了“国王与教会”骚乱。

普里斯特利的论敌直指月光社同情法国大革命,导致月光社受到重大打击,名存实亡。

图片

暴民火烧普里斯特利的房子

当时有很多这样的民间科学团体都受到了冲击,有的缓过来了,有的没有缓过来。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为什么落后,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约翰·威尔金森作为一个制造商,没有太高的文化,但是他的一句话倒是被史家记录下来。

这句话是:制造业和商业总是在教会和国王干预最少的地方最繁荣。

有些人说,读书人最大的误会是,总以为这个世界是讲道理。

错了,这个世界是讲道理的,而且很讲道理,只是有些人不讲道理而已。

普里斯特利最大的财富,难道是他那栋房子么?

是发现氧气。

你能否认氧气存在么?

看到有些人说是谁谁谁发明了蒸汽机,不是昂撒人瓦特。

首先,瓦特是苏格兰人,不是昂撒人。

其次,瓦特测出的潜热数字是534卡,你说的那个谁谁谁测出的潜热数字是多少?

潜热都没测出来,怎么可能做出商用的蒸汽机?

潜热这个数字539.8卡,2260焦耳,镌刻在水分子的结构中。

只要这个世界上有水,这个数字永远都不会变,从遥远的星系到无限的时间。

无论那个国家,那个种族的人去测,都是这个数字。

这是靠辩论,说谎能改变的么?

纳粹奉行“谎言说一万遍就变成真理”。

二战前期,纳粹已经攻下了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只有英国还在顽抗。

纳粹有2260架飞机,是英国的两倍,空战就是拿不下英国。

是纳粹的飞机不够好么?

不是的,纳粹的飞机有些方面性能比英国还要好。

但是纳粹的飞机,在什么地方出现,出现几架飞机,英国人都一清二楚。

然后,英国人就以优势兵力拦截,纳粹损失惨重,寸步难行。

原因何在?

因为英国人搞出了一个东西,叫雷达。

第一个研发出实用雷达的这个人叫罗伯特·沃特森-瓦特,雷达的发明人之一。

罗伯特·沃特森-瓦特就是瓦特的后人,因为这个功绩被封为爵士。

爱因斯坦说,这个宇宙最不可理解之处是它居然是可以理解的。

从火焰的颜色到宇宙的奥秘

从工业革命到市场经济

从枪炮的力量到发家致富

大宗师的力量来自于哪里?

就是这个世界可以被理解的。

大自然绝不容糊弄。

无论你是哪国人,处于什么位置。

(未完,本来计划第五篇写到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