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某工科学校毕业,12年入职菊花厂,一直在存储领域耕耘,对分布式接触较多,属于长期从事大型软件开发的。产品的研发周期平均 3-6个月,研发流程比较重,遵循 IPD流程,有专业测试 以及维护团队。

【引子】 2019年是个不寻常的一年,国家对外的经济环境很残酷,外部西方国家对中国一直制裁。而这时候的华为被作为了美国政府重点打压对象,突然间华为被推到了整个社会的风口浪尖。就在全国人名为华为加油鼓劲,激昂亢奋的背景下,任正非多次接受访谈,对外输出自信,振奋民心。领导在外面的夸口其实是内部员工的牺牲去买单,其实也不能叫牺牲,因为已经在这个环境下,就像箭在弦上 不得不发。

【抗美救厂】美国一直在芯片 硬盘 操作系统等核心部件有着护城河般壁垒,得益于它的工业革命以及后续的科技革命,现在的科技公司很难绕过。菊花厂的众多产品,是强依赖这三大样的。面对美国不断的实体名单期限紧逼,公司内部必须加班替换这些依赖的部件。作为从没出现过的情况,其实大多数产品是慌乱的,因为涉及法务,过程是需要边研究法律边指定应对策略。

过程就出现了类似:多头管理N多部门都在催促搞这个事情,各个部门要求的模板还是不同(可能来源于不同的领导,喜好不同),为了维持大家的持续动力,公司给与加班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有加班费,大众没见过加班费啊,那就拼命加班吧,反正有钱,等到好多部门基本全员都加班的有加班费的时候,成本太高了,如果衡量该剔除哪些人呢?那就看加班工时(工时一直作为管理的核心资产,长盛不衰)。最后都演化到一个月加班工时多点的 220+ 小时(一个月正常工作工时160)。好像大家都感觉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越挤越有啊,领导估计也震惊了,原来兄弟这么耐扛。

其实这样的环境下,好多人是迷茫了,奋斗的动力在哪里,加班成了唯一的衡量标准,很多产品做的事情不是核心,只是大环境不好,大家想凑热度。最近几年华为国际形势一直起伏不定,所以超长加班已经是常态了,而19年的美国打击,加班提升了一个数量级。所以很多人纷纷撤退,满足任总说的落袋为安。

【跳槽】 我个人由于搞维护以及连续的出差,家属很不接受这样的工作状态,我也不能接受了,每天很疲惫,很疲惫的应对,家离公司比较远,所以就在猎头电话的时候就自然的接受了一些公司的面试。心里还是想看下外面的公司是什么情况,是怎么搞业务研发的。我面了三家公司,都是互联网公司:分别是腾讯 蚂蚁 以及头条。三家公司面试细节不说了,整个流程说下大概感受吧: 蚂蚁技术很细,技术面也多四面。 腾讯比较随和,技术上也有深入,整个流程稍长,头条笔试题比较多,重视基础。 最后我挑了蚂蚁,所以才会有接下来的内容。为啥挑蚂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没上市。冲着股票来的。腾讯

【适应】 我可能是阿里入职最特殊的一波了。。入职远程办理,然后在视频团队见面。接下来的都是自己在家视频培训。关于适应我先不说对比,先把在蚂蚁的入职三个月的过程罗列下做个参考:

  1. 关于入职: 入职后现在统一配置的都是 mac pro ,然后办理入职手续,一些标准流程,照着搞就了,无须注意啥。

  2. 安装软件: 习惯了windows的,切到 mac 上,各种软件都不同,要适应很久。你会发现很多熟悉的软件没有mac 版本 ,那只能找mac上的对应功能的版本 ,安装软件的过程就伴随着权限审批,后面你会发现权限无处不在,各种权限申请,伴随整个开发活动始终。
  3. 价值观培训: 所有成规模的大公司,都会搞价值观这个东西,中国也有古话: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它一定会从思想上想办法让你认同它,强奸也好,我在华为以及蚂蚁刚入职的时候,价值观培训要按周为单位去搞的。

  4. 基础技术培训: 蚂蚁的中间件平台很多,所以会有些基础的培训,比如如何基于最新的 sofa 平台去搭建功能,如何用消息推送系统drm ,如果使用消息队列。然后还有些研发流程平台:怎么样快速搞迭代开发,然后发布上线等。力求搞的就是通用高效的大平台,然后让员工聚焦到业务系统里面去,不需要去管一些通用能力。包括软件编译部署都是一键式的,不需要人为参与。所有的环境都是虚拟机(估计是基于阿里云+ 云计算的产物,这样会把相关的员工变成一个纯业务技术的人员,业务不在,你人是没用处的,通用的底层能力又不懂,以前在华为搞都是要会点网络 会点盘 以及操作系统的能力去排查问题 ,现在这些都不需要了)

【重点讲下业务】 本节我想重点讲下当前搞的业务是怎样的,我的困惑点,当然我现在涉足不深,后续会继续补充(我估计是入职5个月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