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的人都知道绩效的考核是看你的绝对输出,按照华为的话来说就是要看你产多少粮食。在大多数时候,这是一个误区,或者叫短见。就是短期的输出是否对于组织是价值最大化的?甚至说是有害的。

我们都知道篮球或者足球是个团队运动,所谓团队那就是要配合的。如果教练以及球队考核的时候,以绝对的进球数来做唯一的考核标准,你觉得还会有中锋、后卫这种角色了吗?大家全变成了前锋/前锋了,反正就是进球才算数。这样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比赛乱做一团,还可能进不了分。哪个队获胜完全是概率了。所以篮球或者足球才教练要讲究战术,把球员做分工,通过流程的运作,增加投篮的次数以及投篮命中率来获胜。

最近看抗战片比较多,把《血色湘西》又看了一遍,此处安利一下,真的拍的好啊,演的也好,对于抗战的还原度也比较高,最后的胜利真的是拿无数先烈的生命换来的。最后麻溪铺的竿子兵在龙耀武的领导下守卫雷达站,他们在等待敌人的时候没干别的,是在挖战壕以及布置各种陷阱。为什么要挖战壕?挖战壕是为了更好的隐藏自己同时能更好地狙击敌人。各个战壕之间的互动又跟战术息息相关,要根据作战计划分几个层次去推进。如果同等火力,有战壕的面对从地面而来的敌人,那就等于战力提升几个档。即使在火力差比较大的情况下,战壕也能弥补不足。所以你能说挖战壕不重要?如果都是按打死鬼子的个数来算功绩,那么在武力悬殊下,估计竿子营在杀敌不足十分之一的情况下已经团灭了。而这里的挖战壕,下陷阱等就是在磨刀,等到真正战火交接才能发挥优势。

话题转到职场中来,一个开发团队,如果大家都是靠代码量来衡量输出,那么必然就狂累代码,没人去搞持续集成、测试平台、文档编写、用例输出等等。大家闷头输出了几万行代码,写的无比的酣畅,然后合入到一起,有用吗?做出来的产品大多数情况是运行不起来的。所以一个开发团队是要有不同的角色,各个角色去串联起来,彼此协作,为了一个成功的产品而努力。

这个团队里面高效的持续集成、测试平台、文档完善、用例输出等就是在磨刀。只有这些职能部件运行的够流畅够稳定,那么最终的产品才会更成功。这个团队的leader在考核的时候,是需要针对不同的角色制定不同的考核目标,区分出不同人对团队的贡献。

如果出现了下面的情况,则是个失败的团队,主管也是失职的。

比如同样水平的两个人: 1、A协同别人处理了100个问题,A的项目进度被耽误了; 2、B拒绝跟别人协同处理问题,B的目标达成了; 最后会因为A协同多就给A加分吗?长此以往A被淘汰了,风气自然就形成了

上一篇文章‍价值550000$的程序员是如何准备面试的 文中的老哥也没有上去就面试,他是在做了笔试算法练习,并且网上模拟练习,然后找了个几个实际的不care的公司去面试之后,才正式应聘中意的企业。在正式面试中意的公司之前的所有行动都是在“磨刀”,一旦刀磨得够锋利,他就瞬间收割了很多offer。磨刀要用对方法,不然也只是徒劳,有可能效果相反。

在读研的时候因为自己要提升生活上的物质需求,就接了很多的外包项目做。社会上的人有,学校的老师也有。但是那时候做项目就感觉到一个明显的问题:做多少个小项目也无法达成10000小时定律。我做来做去就像在重复一个大型代码库的ctrl+c 、 ctrl + v。

如果沿着外包项目的思路一直做下去,其实可以预见我未来不会有好的发展,技能没怎么提升,那么个人的职级待遇都不会增加,永远都是自己在搞一些小的项目,看不见学习的榜样自己在摸索,很显然那不是我职场的“磨刀”。

后来找工作之后去了一个大的存储项目里去锻炼,随着周边一些能力强的人学习交流,慢慢就把自己的能力也提升了,再结合自己工作上面的不断的挑战,一切都正向地发展起来。在这样的项目中去历练才是“磨刀”,后续你的输出以及能力才会真正地成长起来。

最后再来聊聊我们上学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在我看来数学就好比那把人生职场中不可或缺的刀,虽然工作之后没有直接做跟数学相关的事情。数学是一种书面语,跟中文、外语的书面语一样,是精确表达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把一个科学理论严格化、抽象化,使它更容易被理解和使用。没错,是更容易被理解;但是对于不懂这门语言的人,就会觉得跟天书一般。

但是学习数学让我们有了更有逻辑条理的思维,思路被锻炼地更活跃,接受新东西更快,思考更有深度,而职场上面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多重要,在职场待过的都知道。你说学习数学有没有用。MD,它确实有用。

————————-全文完——————————————————

如果你觉得受益欢迎赏杯咖啡,赞助点能量!感谢!